石家庄调查公司,一秒钟读懂小三的内心想法。
当今的小三,已经不是一个“贱”字可以形容的了。很多骂小三的女人,转身自己也成了小三。那么你 认为为什么有的女人愿意当小三?
01
“自尊错误”及“低自尊”
心理学上将自尊定义为: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、我们对自己的想法,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。
“自尊错误”的女人,会给自己的“低自尊”灌上美名:
“低自尊”的女人愿意用尊严去换取她想要的东西,如果她们需要爱,那么她们愿意跟原配分享男人,在她们眼里,因为“真爱”无罪。
如果她们需要的是金钱,她们也同样无所谓他人的眼光,道德的底线,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,只要能够填满自己对金钱的欲望就可以了!
她们用所谓的“真爱”和“金钱”再重新组建自己的“自尊”,让自己当小三的行为合理化,这是一种“自尊错误”的表现。
一个有“高自尊”的女人,无论多么爱一个人,心中的欲望有多强烈,也不会接受将“自我”至于小三这种不堪的境地。
所以,当她们给自己灌上“真爱”的美名,其实在为自己遮羞,为自己争取金钱地位,其实是在掩盖自己“低人一等”的内心想法。
当她掩盖真实的自我,建立起自己错误的自尊之后,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当小三了!
02
“无价值感”及“依赖性”
在中国,许多女孩子在“重男轻女”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,以及在“依附男人”的成长环境的熏陶下,认为自己是“无价值”的:
我是不值得被爱的;我没有资格要求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我一人;别人怎么对待我都行,都是可以的,都是应该的,因为我是女儿身。
这让她们的人格无法独立和完善,并且丧失了自我。一些当小三的女人,正是因为这种“无价值感”,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健康的爱情,男人给她一点阳光,她就感恩戴德,因此甘愿当小三。
这种“无价值感”也让一些女人需要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,这就是“依赖性”。
“一个女人,要柔、要弱、要依附一个男人,是女性从心底里升腾起来的渴望。她们不一定不强大,只是强大让她们没有价值感。
我们普遍看到,女人依赖男人的情况:找个好男人养着,整天思索男人爱不爱你,今天他又干了什么等等。
精神上或物质上依赖男人,因男人而喜,而悲,依赖男人,从男人从身上找价值,以掩饰自己的“无价值感”。
很多女人都不知道,精神上,物质上,都可以给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、价值感,而不是依附于外界。
这个时候,有些女人会跳出来说:“什么都可以给予自己,要男人来干嘛?”
这个问题,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。你大可依附男人在“无价值感”中折磨着过一辈子,也可以选择把主动权拿回自己的手中,做个快乐逍遥的女人。
03
“缺爱”及缺乏对“爱的认知”
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•阿德勒,是一名毕生致力于研究幼年经历对人的影响的心理学家。他曾说过: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。
心理学上认为,人终其一生都在修复自己的童年。童年缺了什么,长大就寻找什么。那些在幼年时候“缺爱”的女孩,长大之后就从亲密关系中去弥补这份缺失。
在中国传统家庭中,男人较少承担起父亲的角色,甚至较少的出现在家庭场景中,即使出现,也是一幅高高在上的家长模样,缺乏温情。
一位当过小三女人说,她的爸爸从来没有抱过她,她没有抓过他的胡子,没有捏过他的脸,没有撒过娇,没有任性过,没有被宠爱过。
这些童年的权利没有被满足,她就在长大之后找个男人来满足。她找的每个男朋友都比她大二十岁以上,她在他们身上把自己退化成一个小女孩,贪婪地从他们身上汲取她渴望的那份童年的宠爱。
一个在“缺爱”的环境下成长的女人,对“爱的认知”也是缺乏的,长大之后在亲密关系中,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爱,只要有男人满足她那份幼年的宠爱,她就不顾他是否已婚,所以她愿意当小三。
04
“强迫性重复”童年创伤
心理学家、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了“强迫性重复“这个概念。
他实验观察中发现,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,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,不断重复。
弗洛伊德认为,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,去体验失去的感受,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。
很多当小三的女人,童年都经历过被抛弃的创伤。
如果一个人曾经受伤,又没有被疗愈,她的意识告诉她,我一定不要重蹈覆辙;
而她的潜意识却不自觉地带领她再次经历创伤,因为她总是试图故地重游,时光倒流,回到最初受伤的地方,让一切反转,人生才能得以继续。
就像我们看到的时空穿梭电影一样,主人公总想通过时光机器回到某个时刻,改变某个细节,使得悲剧不再发生。
他一遍遍回去,一遍遍体验痛苦,一遍遍失败,再一遍遍继续。活在这个怪圈中,周而复始。
当小三的女人明知道自己始终会被男人抛弃,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,以为能够在这场感情中去修复过去的创伤。
因此,很多当小三的女人她不会只当一次的小三,如果被男人抛弃,她还是会继续体验痛苦,试图去改变痛苦,当她被潜意识所操纵的时候,她就回不了头了。
05
缺乏“自控力”及“报复性消费心理”
一些当小三的女孩是被父母“穷养”长大的,小时候她只能穿别人不要的“衣服”,别的孩子拥有的东西她都没有,想跟父母要点零花钱被指责乱花钱等等,慢慢的,对物质的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,等待着爆发。
当然,我们也不是支持父母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,讲究的是孩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,对待世界万物的看法。
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心也贪穷。富不在钱多,而是心与精神的富足。
一些被“穷养”的女孩子容易被已婚渣男的花言巧语欺骗,因物质蒙蔽了双眼,再加上对欲望缺乏“自控力”,最后走上了小三的不归路。
女人因为小时候的“穷养”,长大后开始“报复性”消费,追求名牌,花钱如流水,只是为了填补小时候被“穷养”的缺憾。
石家庄调查公司,当女人自己赚不到那么多钱,而一些年轻的男生很难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时,她们就甘愿当已婚男人的小三。 |